精炼 操作条件: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.2%,碱液浓度18~22°Bé,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%~25%,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.05%~0.20%的磷酸(浓度为85%),脱皂温度70~82℃之间,洗涤温度应在95℃左右,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%~20%。吸附脱色温度为80~90℃,操作绝对压力为 2.5~ 4.0 kPa,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 min左右即可,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.5%~5%,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 70℃。脱色油中p<5 ppm、Fe<0.1ppm、Cu<0.01ppm,不含白土,脱臭温度230℃左右即可,操作压力260~650Pa左右,汽提蒸汽通
过滤原理: 过滤是将毛油在相应压力(或负压)和温度下进行,通过带有毛细孔的介质然后(滤布),使杂质截留在介质上,让净油通过而达到分离油和杂质的一种简单方法。过滤设备 箱式压滤机设备、板框式过滤机设备、振动排渣过滤机和水平滤叶设备过滤机设备。
乳化的目的是使水相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油相中,而水相的分散程度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。人造奶油的风味和水相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,微生物的繁殖是在水相中进行的,一般菌的大小为1~5 um,故水滴在10~20 um以下可以限制菌的繁殖,但水相分散过细,水滴过小也会使人造奶油油感重,风味较差,失去风味感;如分散不充分,水相颗粒过大会使人造奶油生产腐败变质,所以乳化操作应达到相应的分散程度。
毛油中悬浮杂质的含量毛油中悬浮杂质不但直接造成精炼损耗,而且对水化脱胶、碱炼脱酸效果产生影响,由于悬浮杂质的存在,很容易造成水化碱炼时乳化现象的发生,使油脂与油脚或皂脚的分离效果下降,油脚或皂脚夹带的中性油量增加,增大附加损耗。因此,应在油脂制取工程中采取措施,降低毛油的杂质含量,如增加或改进毛油的油渣分离工艺,浸出混合油蒸发的粕末的分离工艺等。
脱色并非脱尽所有所含色素,而是在于改观茶油的色泽,提高油质,为进一步精炼提供合格的原料油。
脱蜡工艺在精炼工艺中是很重要的工艺步骤,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生产的食用油不能直接食用,所以要求操作人员特别注意操作工艺。
操作条件: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.2%,水化温度 90~95℃,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 3~3.5倍,水化时间30~40min即可,沉降分离时间越为 4 h左右,干燥温度不低于 90℃左右,操作绝对压力 4.0 kPa,若精炼浸出毛油时,脱溶温度160℃左右的时候,操作压力不大于4.0kPa,脱溶时间 l~3 h为准。
统精炼工艺通常采用碱炼方法生产加工,即在毛油中加入定量的碱,以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为目的,由此产生的皂脚再经分离工艺分离之后,然后水洗。
精炼油设备是使用油加工的理想设备之一。食用油精炼的程度越高就越呈现清澈透亮的油脂,但在精炼的脱胶、脱酸、脱溶等操作过程中,在脱去损害健康的杂质如黄曲霉素等问题的的同时,油中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等成份也被逐渐除掉了。如果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脱去,此时的精炼油就会出现如同蒸馏过的纯净水一样,不会向人体提供任何营养成份。根据客户对毛油种类要求,日加工量大小多少,油品标准等不同条件需求加工定制生产,规格大小,精炼罐数量,产品价格不同。
脱臭损耗主要是臭味组分的蒸馏损耗及油脂的飞溅损耗,因此在保证汽提效果下合理的控制直接蒸汽量,降低馏分气速,增加折流板减少气体夹带问题,降低飞溅损耗。控制合理的真空度和脱臭温度等操作步骤,重视成品油的热量回收操作,用成品与待脱臭油互相换热,更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成本。